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4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林业   397篇
农学   103篇
基础科学   81篇
  644篇
综合类   1651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494篇
畜牧兽医   347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35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102.
对粘皮鯔鰕虎鱼Mugilogobius myxodermus在滇池水体的食物组成、摄食策略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其对滇池饵料资源环境的适应性,为进一步研究其生态入侵策略积累基础资料。在东大河湿地公园湖滨带设5个采集点,2014年5月9-10日及10月10日进行了2次样品采集,分别采集到粘皮鯔鰕虎鱼17尾、130尾。滇池粘皮鯔鰕虎鱼5月份种群内以成熟个体为主,10月份转变为以幼鱼为主。粘皮鯔鰕虎鱼消化道共检出23种食物类型,主要有多种枝角类、桡足类、介形虫及摇蚊幼虫等。以出现频率评价,5月份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及蛹和介形虫,10月份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介形虫和摇蚊幼虫;以数量百分比评价,5月份较多的饵料种类为桡足类、尖额溞、摇蚊类幼虫和网纹溞,10月份较多的饵料种类为介形虫、桡足类和摇蚊幼虫、轮虫等。初步揭示粘皮鯔鰕虎鱼入侵早期种群具有喜好底栖食物的广食性特征,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其在滇池流域广阔生境中如何在不同时空尺度上针对不同的饵料基础所采取的摄食策略的差异,深入研究其在与先期入侵的近缘种的摄食竞争中如何取得生存机会。  相似文献   
103.
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对乌伦古湖12个采样点(4个湖区)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了不同湖区的水质特征,并对比历史资料探究水质变化及成因。结果显示,乌伦古湖2016-2017年度年均矿化度为1.64 g/L、p H为8.70、透明度为1.90 m、水深为8.78 m、溶解氧为7.55 mg/L,总氮1.06 mg/L,总磷0.03 mg/L。与2006-2008年相比,年均矿化度由2.31 g/L降低到1.64 g/L,各湖区矿化度含量均降低,其中靠近额尔齐斯河引水的小海子(由1.97 g/L降至0.82 g/L)和接受吉力湖来水的中海子(由2.41 g/L降至1.60 g/L)矿化度降低最为明显;年均总氮含量由0.86 mg/L增加到1.06 mg/L,年均总磷含量稳定在0.03 mg/L左右,各湖区总氮、总磷含量除小海子降低外(总氮由0.83 mg/L降至0.72 mg/L;总磷由0.03 mg/L降至0.01 mg/L),其他各湖区含量保持稳定或升高,其中中海子升高最为明显(总氮由0.94 mg/L升至1.43 mg/L;总磷由0.03 mg/L升至0.05 mg/L)。研究表明,额尔齐斯河引水对于乌伦古湖水体矿化度、总氮及总磷均有稀释作用,吉力湖来水虽然对乌伦古湖水体矿化度也有稀释作用,但同时提高了总氮和总磷含量。  相似文献   
104.
水文化是城市水利风景区的灵魂,也是提升城市水利风景区品质和丰富其内涵的必要途径。近年来,各地大力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凸显地域特色的水文化建设已被视为水利风景区规划的首要内容。为了阐明水文化理念对水利风景区规划的重要性,探究水利风景区规划梳理和运用水文化资源,通过水利风景区规划技术手段传承水文化,基于当前水利风景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江苏昆山巴城湖水利风景区为例进行了以下研究:(1)在水文化与水利风景区的总体认知背景下,梳理巴城水文化资源,探究如何挖掘水文化资源价值;(2)从水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项目内涵表现方面分析了巴城湖水利风景区规划困境;(3)基于巴城水文化资源布局和发展脉络,确定规划定位和和规划布局;(4)以湖城共生、水乡共融为目标,提出"红色科教、绿色体验、蓝色休闲、金色品质"四大主题旅游产品,以传承"水利文化、水乡文化、水城文化、水蟹文化"四大水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05.
为了了解高原湖泊流域“3类空间”的布局结构,探析流域在发展过程中“3类空间”的格局变化及其变化趋势,本文以抚仙湖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功能空间分类的角度研究抚仙湖流域“3类空间”分类体系,并分析了2005—2015年流域“3类空间”时空格局变化特征,为抚仙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2005—2015年抚仙湖流域城镇空间呈上升趋势,10 a增加了71.37%,农业空间呈下降趋势,10 a减少了6.38%,生态空间先升后降,总体增加了0.48%;(2)2005年、2010年和2015年抚仙湖流域“3类空间”格局基本一致,以生态空间为主,但城镇空间格局、农业空间格局和生态空间格局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别,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主要分布于抚仙湖流域的北部,而生态空间除抚仙湖湖泊水面外在流域四周均有分布;(3)从变化程度上看,“3类空间”格局变化差异显著,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格局变化主要发生在流域北部,而生态空间则在湖泊中部沿岸地区。  相似文献   
106.
研究洞庭湖水文泥沙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泥沙的冲於演变规律,为正确评价洞庭湖的淤积特性和江湖淤积的有效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基于湘潭站等9座重要水文站2002-2016年间的水文泥沙监测资料,系统梳理洞庭湖水系的水沙特性及水文泥沙参数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松滋西河、澧水和洞庭湖2016年的年径流量相比2002年增大0.3%~16.2%,其他河道降低2.9%~34.2%;资水的泥沙中值粒径2002-2016年降低57.1%,其他河道增大26.7%~300%;资水和洞庭湖2016年的年均含沙量、年输沙量相比2002年分别增大21.5%~22.2%、5.7%~40.6%,其他河道分别降低13.6%~82.9%、6.7%~88.8%;参数间相关性由强到弱排序为年均含沙量-年输沙量、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年径流量-年均含沙量、年均含沙量-中值粒径、年输沙量-中值粒径、年径流量-中值粒径;东、南洞庭湖入湖泥沙量和淤积量在时序上分别下降29.9%、144.73%,出湖泥沙量、排沙比分别增大55.72%、113.7%;西洞庭湖入湖泥沙量、出湖泥沙量、淤积量、排沙比在时序上降低24.06%~88.24%。三峡水库蓄水拦沙的作用降低了洞庭湖的入湖沙量、淤积量,增大了排沙量和排沙比,有利于洞庭湖寿命的延长。  相似文献   
107.
洞庭湖区宜机收夏玉米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以7个夏玉米品种(百农5号、福单2号、丰玉8号、大丰28、新中玉801、福单4号、三北89)为材料,测定干物质积累量、灌浆速率、籽粒脱水速率,并在收获期进行机械化收获特性调查。结果表明:玉米干物质积累优势期为生育中期和后期,早熟品种丰玉8号、大丰28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282、285 g,低于中迟熟品种的单株积累量;供试玉米籽粒的灌浆速率基本一致,在授粉后15 d左右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籽粒含水率均高于27%;机收籽粒破碎率均未达到1%的标准;除大丰28外,机收总损失率均低于5%;机收秸秆切碎长度合格率均高于93%,符合行业标准。综合分析,福单2号、百农5号产量分别为6 432、6 342 kg/hm~2,收获时籽粒破损率低,茎秆坚韧抗倒,基本达到机收籽粒的要求,宜于在洞庭湖区作机收品种栽培。  相似文献   
108.
新疆博斯腾湖水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博斯腾湖是塔里木河流域4大源流--开都河的尾闾湖,孔雀河的源地.位于焉耆盆地东南,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十分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内陆淡水湖泊.湖水清澈、水温适中(18.2~19.7 ℃),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湖区西岸大片沼泽湿地是我国优质芦苇生产基地.博斯腾湖不仅对焉耆盆地和孔雀河流域环境具有调节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区域环境友好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基于物质和能量的守恒理论,消耗品必须有出处,废弃物必须有去处.河流和气流在给博斯腾湖带来各种径流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导致湖泊生态功能受损.为适应变化着的湖泊环境,人类曾采取了一些限制自我行为的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分析博斯腾湖水污染现状、机理,提出进一步适应和改善博斯腾湖水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9.
龙池鲫DNA含量、倍性分析及其形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Gallus sp.)红细胞DNA含量(2.5 pg/N)为标准对照,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龙池鲫(Carassius auratus in Long Lake)的红细胞核DNA含量,采用T型标技术标记了2倍体与3倍体龙池鲫并研究了2倍体与3倍体龙池鲫的形态特征,为阐明龙池鲫的遗传背景及资源增殖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实验检测的265尾龙池鲫中,42尾龙池鲫样品红细胞核的相对DNA含量接近76,占15.85%,223尾样品接近110,占群体数的84.15%;二倍体龙池鲫的DNA含量为3.83 pg/N,三倍体龙池鲫的DNA含量为5.38 pg/N。龙池鲫是由二倍体和三倍体两种类型的鱼组成的混合群体;侧线鳞数量可作为二倍体龙池鲫与三倍体龙池鲫的辨别参考指标。T型标暂养1周后龙池鲫的成活率达到100%,脱牌率为1.13%。  相似文献   
110.
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循环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国勤 《农学学报》2015,5(3):113-121
自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以来,江西省正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由于循环农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友好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近年来江西省在该区域正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循环农业是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优势、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升干部群众素质和助推建设“美丽湖区”等多方面的意义;(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具有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生物多样、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基础良好和政策扶持等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3)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循环农业主要有立体型、共生型、再生型、循环型、减灾型、休闲型、低碳型和复合型等类型与模式;(4)根据调查,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循环农业发展尚存在认识不深、重视不够、资金不足、技术不新、模式不优、推广不力、素质不高、规模不大、链接不紧、交流不多、奖惩不力和效益不佳等各种问题;(5)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加强学习,加深认识;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优化模式,创新技术;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培训人才,提升素质;开展交流,扩大合作;健全制度,规范管理;重视科技,加强研发;强化推广,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